同一办公室的两个同事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来自同一银行的不一样的营销短信:单身男同事收到“新的货币型基金发行”,已婚男同事收到的则是“三八节”玫瑰金首饰定制,两则讯息意料之外地没使人厌烦,反而激起了他们深入知道的兴趣。
这是日前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一件一般小事,叫人真切地感知商业银行推广方法的某些变化。在广而告之的营销宣传年代,铺天盖地的营销信息与纷繁复杂的海报折页扰人清静,这种广撒网的推广方法虽能有所斩获,但一来投入巨大、效果甚微,二来引人厌烦,常为买家诟病。顾客个性化需要的增长与本能的信息筛选给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怎么样给买家提供最匹配的营销信息?
银行顾客海量,种类各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强大的后台,基于历史推广记录及购买信息对顾客进行简单分类,然后依据分类向顾客发送不一样的商品信息,所以,发送货币型基金或是定制玫瑰金首饰的营销信息,肯定是基于顾客特点而定(如婚否),绝不是随机的信息发送,这符合精确营销的初步需要。但,要达到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成效,则需要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剖析能力,多维度对顾客进行细分,这类维度包含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如此的基本面,也应该扩散到风险好恶、投资偏好、资产组合状况这类更深层次的方面,且需要依据顾客状况的变换进行当令的数据更新。
当然,在金融网络化的今天,被动地同意信息已经不可以完全让买家认可,他们更迫切地期望参与到商品设计与营销宣传活动中来。微博、微信、播客等互动式交流平台与聊天工具的出现,让买家作为自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针对买家这类新诉求的出现,商业银行应该尝试与客户打造个性化传播交流体系,在主页上开设互联网社区,让广大买家参与到某款银行商品的设计、评价和推广是一种形式,以直返式广告吸引对某项商品或活动有兴趣的买家参与其中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从大众传播,到精确营销;从广而告之,到转而交互。某个买家的背后肯定存在着一个与之有着类似诉求的庞大群体,他会通过我们的途径把获悉的信息进行扩散。“让顾客教育顾客”的品牌推广一直是市场推广活动中非常有效的营销推广手法,而且在信息传播途径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此的营销推广手法无疑将发挥更大有哪些用途。以微信为例,在笔者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不少关乎商业银行的商品信息及评价,这类多是买家的自发行为,商业银行要做的是借助如此的自媒体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提供。